钻井作业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环节,其设备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与人员安全。基于行业标准及现场实践经验,现对关键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系统梳理:

一、井眼轨迹监测与钻具管理

测斜作业规范 (1)严格执行单点测斜时间窗口,应在方钻杆完全下放且未接单根时进行 (2)测斜仪运输期间需保持钻具活动:间隔1-2分钟进行不小于2米的位移 (3)配备数字化测斜系统时,应同步记录地质导向数据与机械钻速参数
二、实时参数监控体系

仪表数据联锁监测 (1)建立指重表-泵压表-扭矩仪的三维监控矩阵,设置参数预警阈值 (2)异常处理流程:悬重下降>3%或泵压波动>1.5MPa时,立即执行地面排查→设备检查→井下诊断三级响应机制 (3)配置智能诊断系统,自动关联参数异常与可能故障类型(如井漏、钻具刺漏等)
三、井眼清洁与岩屑管理

岩屑运移控制技术 (1)建立”振动筛-除砂器-离心机”三级固控体系,实时监测砂样体积变化 (2)岩屑异常处理标准:
砂量突增20%:立即进行井壁稳定性分析
砂量减少30%:核查钻井液流变参数(动塑比≥0.48Pa/Pa·s) (3)每钻进30m进行岩屑镜检,评估井眼净化效率
四、下钻操作与地层接触控制

分级循环启动程序 (1)下钻完成后执行”三级开泵法”: ①初始转速800-900rpm建立循环 ②采用5MPa脉冲式泵压破除钻井液触变性 ③稳定后提升至工作转速1150-1200rpm (2)钻头接触地层规范:
牙轮钻头:30分钟磨合期(转速50-60rpm,钻压10-15kN)
PDC钻头:实施0.3m造型钻进(采用渐进式加压) (3)建立数字化钻进参数过渡曲线,确保参数切换平缓
五、精准送钻与接单根技术

送钻控制方法论 (1)采用”脉冲送钻法”与”恒压送钻法”交替使用 (2)构建多参数反馈系统:
指重表波动控制在±5kN范围内
大绳下放速度与机械钻速保持动态平衡 (3)接单根前执行”钻压梯度释放程序”:每30秒降低钻压20%,持续2分钟
本规范融合了现代钻井工程的智能化控制理念,强调参数化操作与预防性维护的结合。建议作业单位配套建立以下保障体系:

人员资质认证系统(包含VR模拟操作考核)
设备状态物联网监测平台
数字孪生钻井模拟系统
异常工况应急决策树
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与数字化管理手段的结合,可有效提升钻头使用寿命15%-20%,降低井下复杂发生率30%以上,为安全高效钻井作业提供技术保障。

钻机资讯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邦鑫

尊敬的用户,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:

☎️卢总 13561966637(微信同号)

🔔您的一通电话,或成财富之旅的开端

扫码打电话
扫码打电话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